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从夏朝开始共有13个王朝在洛阳定都。它是河洛文化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千余年的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中国重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在洛阳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休闲城市。
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EgexbozC03RqchoDQvgoXTfa99wEjiblbxDAoFMibmc1CwpVRSYANAScF8u7zaCOhiblYCY9kcKugZzmCjuf5aZQ/640?wx_fmt=jpeg)
洛阳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号称国色天香的古都;洛阳,出河图洛书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的地位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华夏先民对祖地心理上的认同;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和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繁荣、壮大的中心和象征。洛阳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那么,他的民俗风情正如苏东坡所说:“洛阳古多土,风俗犹尔雅。”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vEgexbozC03RqchoDQvgoXTfa99wEjibljSEjV3eUCTdVjiaxiaddEuKiasBiaaELr9fbY9ic0NjqvvEzK2iaR2tXQ1rw/640?wx_fmt=png)
进到洛阳城内,不看其人,先闻其声。降声调的发音,似曾相识的词语,都让会让你耳目一新。
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方言也被称为“雅言”。南宋陆游说:“中原惟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大。”现今,洛阳市区内老城区、洛龙区主要以洛阳方言为主。其中,老城区作为老洛阳的象征和标志,洛阳方言更是地道。试想一下,漫步在老城区的东西大街,感受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体悟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的同时,听着地道的古城方言,就好像穿越世纪,回到历史。洛阳方言有着“洛阳味”。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洛阳方言中的土话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但它确实在洛阳风俗习惯中留下浓重的一笔,是洛阳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EgexbozC03RqchoDQvgoXTfa99wEjibl7pAvvcUvvr2noo08yVc7QZg1qcicY1YzM8EarXqSj49b7uxA4WUKl6w/640?wx_fmt=jpeg)
听着地道的洛阳方言,走在古朴的城区街道上,很多游人都希望寻求到属于洛阳的最真实的味道。那么我们就从舌尖上的味道说起。了解洛阳,各种汤食则是在最佳选择。
洛阳人美好的一天,是从早晨的一碗酸辣爽口的“不翻汤”开始的;而洛阳人舒适的一天的结束,也是以鲜美的汤食画上句号。可汤食都包括哪些呢?“说起洛阳的汤呀,洛阳本地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牛肉汤、驴肉汤、羊肉汤、鸡肉汤、丸子汤、豆腐汤、不翻汤、臭杂干汤??呵呵呵呵,这么多汤呀?可不是嘛。”你随便拉个洛阳的本土人一问,十个有九个一定是这样回答的。洛阳汤食店有正宗的,也有不正宗的。正宗的已有百年历史,不正宗的更是比比皆是。洛阳大约有千家汤店,有马、高、李、任等各种正宗或不正宗的牛肉汤、羊肉汤、不翻汤、丸子汤、豆腐汤店每天在洛阳城内张罗着。想要区分正宗与否,只有现在的老洛阳人才能辨别,一口一个味,一句便道出地道否。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一份七八块的汤,配上洛阳烧饼,也就知足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EgexbozC03RqchoDQvgoXTfa99wEjibl8zT9PcUoiaLI79yRT5fYs0O3fSV0mzj4ZtkkWvXCyzeMFDpPNlYZicZg/640?wx_fmt=jpeg)
食
午
节
不翻汤
洛阳饼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EgexbozC03RqchoDQvgoXTfa99wEjibluX3G6K6FJJzNQm49wQRaCYMZzgL90cj3jkLFd8XwM0Sv3tNKyibaLfQ/640?wx_fmt=jpeg)
来到洛阳,实惠又好吃的便是在老城兴华街,洛阳正宗的不翻汤 “高记清香园”,这是所有游客一定要去的店面。说起喝汤,老洛阳人喜欢端着汤悠闲地蹲着喝。如果你喝过洛阳的汤,一定发现,盛汤的碗是那种粗重的大碗。这样的碗,配上老洛阳人独有的喝汤习惯,更是别有一番风景和滋味。对于老洛阳人这样的饮汤习惯,现在的洛阳人既有保留也有创新。来到“清香园”喝汤,你会发现,小小的店面只摆放了4、5张小桌子,面对较多的客流量这些桌子根本是杯水车薪,可那又怎么样呢?食客们一个个在门外大槐树下放张高凳子,再坐在小板凳上,要么自己吃自己的,要么边交谈边吃,丝毫不会因没有桌子感到不适和苦恼。这好像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没有人会去破坏它,就连那些游客也是“入乡随俗”。我想,也只有这样的吃法,配上正宗或不正宗的汤才能真切体会洛阳汤食的文化内涵。
洛阳汤食文化历久弥新,即使民间风俗,也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河洛大鼓,河南汉族地方曲种之一,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当地人都称河洛大鼓为“说书”,至今在洛阳一带常把“说书唱戏”联在一起。因此,河洛大鼓存在于植根于洛阳。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阳琴书旧称"琴音",早期的伴唱乐器是我国传统的七弦古琴。洛阳琴书早期演唱方式多为闭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细腻,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拖沓,其演唱书目也多为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中、短篇故事。"琴音"在官宦、商绅和文人之间传唱,词曲典雅,流入民间后,改称"琴书",其琴也改为扬琴。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EgexbozC03RqchoDQvgoXTfa99wEjiblsegNZtdRfrGypR2hicBr9DHMfqR1FnNcvZOe8DwCSN2KtpicwiaWwnhoQ/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EgexbozC03RqchoDQvgoXTfa99wEjiblXwYmeiaqm9XA0AFwIyialYAfpIoxW73NhaLZB6LxXsWtDfGvkRicJ6QEg/640?wx_fmt=jpeg)
河洛大鼓的表演形式不拘场地大小,或田间村头、剧场舞台均可,不要化妆、不要道具,全凭演唱者一人用语言来叙事写人。表演时,演唱者站在桌前,一手摇响钢板(铜板),一手敲响书鼓,伴奏者有一人、两人、三人、四人不等,乐器以坠胡为主,伴以琵琶、二胡、三弦,在那乡村山野之间,清风明月之下,战鼓咚咚,琴弦 铮铮,钢板叮叮,让人销魂。河洛大鼓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为,主唱者左手打钢板,右手敲击平鼓,另有乐师以坠胡伴奏。演唱风格欢快活泼、气氛热烈,常以“愿书”的方式,在乡村庭院表演。其来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植根于当地人民生活之中,是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一种民间曲艺品种。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vEgexbozC03RqchoDQvgoXTfa99wEjibl1ibPGwckZibAOcWvnYNJ4FIPBOggXG936t9FLicfM20wiaoYd3EicjohjSQ/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EgexbozC03RqchoDQvgoXTfa99wEjiblcPEbSEmAepia6Qj7ria3G0QQKSYYBRf5D0iaLnDOQgXowxHoqHqOp3V7A/640?wx_fmt=jpeg)
播音:子规
排版:北屿
审核: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