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农民起义系列二:周厉王杀人止谤,引发国人暴动

农民起义系列二:周厉王杀人止谤,引发国人暴动

阅读量:3758567 2019-10-24



先解释一下一个概念性问题,什么叫国人暴动。在周朝,所营造的城邑有两层城墙,城内的称“国人”,城外的称“野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本地人和外地人。在西周政治制度中,还保留着某些原始民主的传统,国人议政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当时的国人属于精英阶层、特权阶级,所以国君但凡遇到点大事,就需要征询国人的意见,他们的向背往往可以起很大作用。也许你会奇怪,当时首都三环区以内的特权阶级怎么就那么突然暴动了?这个就是沈 sir今天要说的两个故事,第一个就是周厉王颁行的“历始革典”。第二个就是周厉王的杀人止谤。周厉王名字叫姬胡,是西周的第十代君主。周王朝统治的意识形态是宗法制,严格按照《周礼》的制度来进行规范的,那么自然而然的,这就需要周天子所代表的王室正统,拥有相当强的政治军事力量来压制诸侯,一方面让他们不敢进行反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不愿进行反叛,但实际上儒家口中所谓“三代之治”,至少在周厉王的父亲周夷王时代就已经基本崩坏。原因也容易理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比如武王,成王,康王这种距离建国时间不久,还有一定的狠劲和霸气的老板是不用在乎下属怎么想的,下属们也绝对不会公然挑战天子权威,但是之后的N代就全然没有祖先的这种气魄,而分封的诸侯们拥有自己的兵权和财权,自然也不会心甘情愿的听从大领导的话,安心当狗,西周王室的隐患就这样开始渐渐浮现出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果说外部矛盾还可以通过整合力量来励精图治的慢慢解决,那么内部的问题,就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处理完毕的。宗法制下的等级划分中,最高是天子,其次是诸侯,再次是大夫,而周王室内部的这些大夫,在某种程度来说,比诸侯的危险性更大,诸侯远在天边,他们也有自己的封国内政要处理,但是大夫就是天子赖以统治的施政执行者,如果他们对天子所拥有的财富产生了窥探之心,那天子本身就成了孤家寡人,跟瞎了和聋了没有什么区别,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大夫们也有自己的土地并且他们还会借助手中的权力不断侵蚀属于王室的土地,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王室力量越来越弱,大夫反而崛起。就在这种情况下,周厉王登上了王位,如果他是一个有志青年的话,历史或许就改变了,但是历史没有假设。
在当时,周采用井田制,也就是把城池附近的天地分为九块,中间最大的一块是王室的,大家一起种,不计公分、不搞阶级、一起劳作。剩余的8块是私田,版权是大家伙的,自给自足,多劳多得,当然最终解释权还是国家的。之前的西周天子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就像这井田制一样,不敢乱来。可惜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姬胡这样的昏君出世,定能把所谓的制度拆的面目全非。在周厉王眼里,眼下诸侯们不尊重自己,就是因为自己没钱,所以为了重振王室雄风,也为了自己的私利,他开始采用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政策,以后开始,所有的田、山林、湖泽,都是王室的!违抗者!死!公元前843年,周厉王姬胡任用荣夷公为上卿(差不多丞相位置)。一天,两个人对坐讨论国家大事,聊着聊着荣夷公就留下了眼泪,说道:“现在我的俸禄是越来越少了,诸侯们不尊重我们,连国人都不鸟我们,怕是以后我都养不起家里人了。”厉王也感慨道:“现在国库空虚,诸侯不朝见,不缴纳贡品,国人也无视王室权威,屡次阻碍我征粮,甚至私自进入王家猎场,让我堂堂天子!情何以堪!”“王上!这样下去,王室危矣!”“屁民若无情,休怪我狠心!汝有何计,可保我江山永固?”荣夷公回道:“强占!强拆!不可示弱!禁止国人进入山林胡泽!家中所产皆是公家! 此计如何?”厉王一拍大腿:“妙!甚妙!”(对话不是瞎编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公羊传》)在周朝的国人,有战事时便入军练兵,无战事时便是寻常百姓。所以这些国人眼见自己的田地越来越少、强占强拆有增无减,当顺民打个野味也被厉王禁止。无奈之下,只能愁眉苦脸的到处吐吐苦水:“这王上可真贪啊,弄不过诸侯就欺负我们!”“哎!饭都没的吃了,孩子饿的直叫娘!他自己可到好,天天大鱼大肉!”周厉王站在高台上往这来来往往的屁民,感慨道:“皆呼!天下来来往往皆为名利尔,真俗人也!”
荣夷公也参呼道:“他们好像在骂你啊!说你太坏了!”周厉王大怒:“贱民安敢如此!我和犬戎使者谈笑风生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在哪里!我看他们就想搞一个大新闻!就想把我批判一番!你知不知道!去!抓几个人杀一儆百!”果然,从此以后再也没人像以前那样高谈阔论的骂厉王了!

之后的日子,厉王依然喜欢在高台上,看着自己的贱民在他脚下匍匐的样子。忽然他手一指:“来人!去看看那群人围在一起,弯着腰!窃窃私语什么东西!”
爪牙回禀道:“王,他们在骂你。”“给我杀!”周厉王暴跳如雷!从此以后,老百姓没人敢议论周厉王了,所有的国人只能默默的低头走路,即便是遇到熟人,也只能用一个眼神自己体会。这便是“道路以目”成语的由来。但厉王仿佛得了被破坏妄想症一样,只要看到国民的眼睛乱瞅,他就觉得是在骂他,这个也是玻璃心加无能统治者的特征,凡事喜欢往自己身上靠,G点超级高,此类统治者还有个特征,就是喜欢自我崇拜,比如商纣王,乾隆。此时的周厉王满面春风,环顾左右,无耻的问道:“诸位,尧、舜比我如何啊。,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三皇五帝谁有我这样的功绩啊。”大臣召穆公出来劝谏道:“王啊,此举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召穆公的意思是,就和洪水一样,应该是泄洪而不是堵住,不然一旦爆发会死的很惨!可这时候的周厉王已经被自信蒙蔽了自我,完全听不进去。公元前841年。国人终于不堪重压,集体暴动。没有枪、没有炮、没只有菜刀和铁锹,没有将、没有兵,只有咱家好青年!一声愤怒的呐喊,四面八方的国人向镐京冲去。一时间人心惶惶,王宫大乱,而这场国人暴动的背后,很难说没有大贵族在背后煽动的影子。
周厉王吓坏了,从王宫的一个用来流水的墙洞跑了出去,一路向北逃过黄河,最后逃到了彘(今山西霍县)。愤怒的国人没有抓到厉王,就准备把太子静杀了泄愤,可是王宫搜遍了也没有找到太子的身影。后来听说太子躲到了召公的家里,众人便把召公的家围了起来,让召公交出太子。召公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出去见民众,愤怒的民众顿时把这个假太子打死了。太子静隐姓埋名躲在召公家里,再也不敢露面了。在这种情况下,朝中只好由召公(召穆公)、周公(周定公)共同执政处理国事,史称为“共和”。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召公、周公二人的“共和”维持了14年,倒也取得了安定民心的效果,国家渐渐趋于稳定,国力也渐渐恢复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王朝以来,第一次出现这么长时间的没有国君的情况。周厉王到彘以后,隐姓埋名,再也不敢回到国都,又恬不知耻地活了14年,最后病死在那里。当时是公元前828年。
往期回顾:农民起义系列:考不上科举,我自己开科举!断我财路,我必反之黄巢。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