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影逐光 乘风破浪”之影视基地篇
光影,承载着一代代电影人的梦想,血泪伤痛记录着他们的成长,通往梦想的路上没有捷径,勇气、坚持和能力就是冲破阻碍的利器。他们不是流量明星,也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他们在逐梦的路上,与光影同行。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台前幕后每位电影人的努力,他们拼搏进取、勇攀高峰的初心,也代表了中国电影薪火相传的精神。他们说,在光影的路上他们挥洒的是自己的无悔青春;他们说,奋斗就是幸福。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05电影网推出系列报道“追影逐光 乘风破浪”,致敬中国电影工作者。这是系列报道第五期 ——“影视基地篇”。
当导演请演员就位;灯光为摄影点亮灵魂;录音捕捉细腻动人的瞬间;美术将蓝图变成具象的视觉。各个工种齐聚,一部电影可以开拍了吗?
好像还少了点要素——拍摄场地的选择。 对于电影来说,影视基地也是拍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在搭建的影视城实景中完成古今穿越,还是在摄影棚里进入想象的浩瀚银河,影视基地是电影艺术最重要的创作场地。
系列报道第五期 ——“影视基地篇”
横店影视城事业部副总经理赵永清这样形容:“我们的影视基地对于中国影视的发展,应该说它就是一个工厂。如果没有工厂,就没有办法进行影视剧的拍摄。” 从国营制片厂到青岛多达数十个摄影棚的影视产业园,从北影厂的一条明清街到横店秦汉贯穿明清的历代古建;从简陋到设施完善的现代摄影棚,从单一场景到多元场地提供;中国影视基地也随着新中国的70年历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群在影视基地工作的人,可能并不会直接参与到电影的拍摄当中,但没有他们,却很难保证一个符合现代电影工业化的剧组日常的运转。 比起那些身在幕后的电影人们,他们更为无名,却和行业一起,默默守望着电影工业化的进程。
通暖维修刘新雷我们是幕后的幕后人
每周,刘新雷要爬上27米高的影棚去检查排风机的状况。首先要爬到影棚最顶端的天桥层,然后走到棚外,再通过扶梯爬到屋顶,去逐一排查机器有无问题。站在棚顶,他看着整个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感慨:“我们园区好大呀。”
这可能是刘新雷最放松的一刻。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待在机器轰鸣的房间内,保障通风、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转。每天9点开始,他需要2小时巡视一次制冷设备;记录摄影棚单体空调设备机房状况;对剧组使用的摄影棚进行2小时一次的温度采集,一天下来要走遍30个机房、2个制冷机房和1个换热机房。 他的工作看起来和电影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正是有了他和他的同事,才能保障驻扎在摄影棚内的剧组有一个舒适的拍摄环境。
刘新雷感慨:“我们属于幕后的幕后人。”他说,剧组的幕后工作会有人关注,但空调、通风、给水,这些工作在正常情况下是没人关注的。正是有了他们在后方保障,才能提前发现、解决问题,确保一切正常。
来到产业园之前,刘新雷觉得拍电影很神秘,各种特殊的场景、激烈的动作戏在银幕上看起来特别不可思议。直到进入园区工作后,他才发现这些特殊的场景都是可以人工建造的。 之所以会发现这个“秘密”,是因为刘新雷的工作也与之密切相关。在演员、摄影、灯光、录音等工种进入摄影棚前,制景、道具、美术等便会先进入摄影棚搭设场景。这些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使用的油漆也会有异味。刘新雷的工作便是要在这个时候确保排风的正常运转,此外便是温度的控制。
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有很多难题需要克服。夏天有剧组在影棚内造了个冰场,但制冰机效率不够,冰开始融化。剧组找到刘新雷,商议之后,刘新雷和同事拉来了6台移动空调安放在摄影棚里,最终保障了剧组造的冰场处于正常状态。
还有剧组使用过园区的水下制作中心,发现水池里出现了大量气泡影响拍摄。下班的刘新雷回到水池检查状况,发现是绿幕挡住了水池的回水口。最终和剧组沟通,抬高绿幕,又对水池进行了20分钟的排气,终于解决了气泡问题。 《疯狂的外星人》在园区拍摄时,曾连续3天,每天十五六个小时进行拍摄。刘新雷为了保障机器正常运转,在公司住了两个晚上。他说,虽然累,但是回头看自己完成的工作,能够辅助剧组顺利完成拍摄,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刘新雷说,接触影视行业,让他意识到自己也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的需求。曾经在巡检中听到热闹的拍戏声,刘新雷也会好奇,会想象棚内的场景到底是什么样。他开玩笑,自己甚至对群演也产生了些许向往。 对于自己的工作,刘新雷的想法非常单纯——保证能耗降到最低;保证剧组的需求。每天当他把自己确认完毕状态良好的设备交接给下一班时,他都觉得特别安心。
协拍员席丽仙我也算是一个影视边缘人
提到横店,可能数以万计的“横漂”群演比这座影视城还要出名。横店影视城事业部副总经理赵永清就说:“我们横店的群演特别好,你要跟他说是什么戏,他们就清楚自己需要展现的东西是什么。” 刚来到横店,席丽仙便在和“横漂”们打交道。2001年在跑外联的她,就是负责向各个剧组“发送”群众演员和特约。回忆起来,眼中有光的她说,从做了这份工作开始就喜欢得不得了。
2005年公司改革成立了协拍部,席丽仙来到这个部门做起了协拍员,一做就是十几年。 协拍员如同横店影视城为各个剧组配备的管家。从工作到生活,剧组遇到困难,都可以找协拍员解决。席丽仙说,自己接待过的剧组,满意率达到了98%,只要合作过,第二次来横店还会找她。 但刚转岗成为协拍员的时候,席丽仙特别紧张。和过去的工作不一样了。她现在需要把道具、美术、制片每个部门的人都认识一遍,才好开展自己的工作。
席丽仙负责的是场景协调,每天给剧组发通告,统筹安排当日拍摄场地。曾经发生过在一处场景中,一个剧组拆了另外一个剧组制景的事情。那时的席丽仙就特别紧张,时刻提防这类事情再度发生,只要手机一响,就担心又有哪个景出了问题。
她和我们回忆起往年在明清宫拍戏时遇到的棘手问题:四五个剧组同时拍摄,一个组占一条街。结果有一天甲剧组发现自己的东西被撤掉了。席丽仙只能带着剧组和工作人员兵分几路去查。最后在数公里外的华夏园找到了道具。
为了大事化小,席丽仙赶紧联系了搬错道具的乙剧组制片,打了电话说明情况的严重性。最终劝说乙剧组的制片主任给甲剧组三百多号人买了饮料,亲自到片场赔礼道歉,才没让这场是非升级。
席丽仙说,处理这样的事情一定要速度快,一旦拖沓,剧组生气,就更不好处理,而且生气事小,动辄几十万地赔钱对剧组来说才是真的吃不消。
不仅剧组在横店拍戏需要协拍员操心,还没有来到横店的剧组有时也让协拍员着急。席丽仙还跟我们说起一件小事:有个女孩联系到她来横店看景,但是约好中午到,直到傍晚还没有出现。她担心女孩在路上出事,于是上报给领导,再通过交警队查询当天的交通事故情况,确认没有意外。第二天女孩联系席丽仙,解释了缘由,才让她真正放了心。
如今工作多年的席丽仙在横店被人称一声“席姐”。她也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去帮助在横店追寻梦想的人。她劝做着演员梦的男孩女孩们要考虑未来:女孩22岁没有起色,就要改行了。男孩到了25岁,如果还喜欢影视工作,就不要再做演员了,应该去尝试幕后工作。 席丽仙说,自己经常遇到不少幕后、制片见到自己喊席姐,都是当年带着明星梦来到横店的人:“我说我认识你吗?他说怎么不认识,我那时候跟着你拍戏,你怎么不认识呢?” 在自己岗位上做得风风火火的席丽仙说,是岗位造就了自己。如果离开横店,自己可能什么都不是了。她觉得自己不是影视从业者,而是横店影视城的一份子。但有时候也和朋友们开玩笑说,自己也算是一个影视边缘人了。 影棚管理李庆敏拍电影让我感到特别的震撼
刚来到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李庆敏的职位是电气领班,负责整个园区电气的日常巡检。现在他转为影棚管理,在新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
凭借多年的电气工作经验,李庆敏说,在摄影棚内拍摄,用电是剧组和管理方最应该注意的事情。拍戏需要不少灯光照明系统的排布。剧组把每一套灯的用电量数据交给园区,再由园区进行核算,确保摄影棚内的配电箱能够承载所需的负荷。
李庆敏进入园区工作时,《流浪地球》还在拍摄。为了拍宇航员出征的镜头,剧组动用了影视产业园综合楼宴会厅搭景。因为从来没有剧组在这里工作过,宴会厅承载不了拍摄所需的用电量。李庆敏特地协调了不少电气设备人员前来帮忙,专门架起了一条线保障大型的灯光系统使用。 从电气领班转为影棚主管,李庆敏的工作也从与配电箱等电气设备打交道变成了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作人员打交道。一部投资体量、演员阵容都很强大的剧组在青岛开机,也成了他新工作的第一个挑战。这个剧组一下子用了十几个棚,有拍摄棚、制景棚,这就需要他逐一应对。
有一次,剧组在23号棚拍一个光群演就有四五百人的大场面,加上工作人员,总人数达到了八九百人。如何管理这么多人,保持拍摄现场的井然有序成为了他当天工作的重中之重。
和影视城内拍电影不同,摄影棚内的作业更具有封闭性,需要保密。除了确保剧组依照安全规章行事,李庆敏还要管理好群众演员,让他们留在自己的棚内,不打扰其他正在园区拍摄的剧组。
他说在剧组刚刚入驻,电影还未正式开拍时,是自己精神最高度集中的时候。迎接一个剧组来到园区拍摄,李庆敏同时要和机械组、灯光组、动作组等打交道,让现场拍摄部门了解摄影棚内的架构,尤其是如何摆放承重物;安排特效、灯火作业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每天和剧组沟通交流,李庆敏也把上一个剧组里学到的现场拍摄知识用在了接待下一个剧组中。同一间大型摄影棚,送走《流浪地球》后又来了一个大项目,棚里有一个专门放置拍摄临时水系的深坑。《流浪地球》拍摄时,在深坑表面做了一个铁板保护,他把这个方法又推荐给了新剧组,从而确保了拍摄的顺利。
李庆敏说,有已经离开的剧组会告诉他非常想念在产业园工作的时光。剧组的反馈让他也越来越喜欢所从事的职业。看着一个个剧组杀青,李庆敏感慨,一部电影的完成,有着幕后许许多多工作人员的付出。
今年春节,李庆敏也看了《流浪地球》。当看到熟悉的太空舱出现在银幕上时,李庆敏一下子想起了自己亲眼看到影棚内这个场景时的震撼。他惊讶于现在电影拍摄的精良、准备的完善。对着镜头,他说:“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保障一部电影的完成,让我觉得特别震撼。” 记者手记影视基地与电影剧组的关系就像是血与肉的关系。优秀的影视基地会吸引更多的剧组前来拍摄;通过接待剧组,影视基地又发现不足,继续提升。 2019年,东方影都接拍影视作品近30部,乌尔善倾注心血的《封神》三部曲剧组已在园区内工作近两年。影视基地和大制作的电影项目一同推进着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 赵永清说,“未来影视基地的发展,横店这样的影视城会大而全,整合剧组所需的拍摄功能。而像青岛东方影都这样的产业园,会推动拍摄技术的不断提升,为大体量、重工业的电影项目解决拍摄难题。”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东方影都、横店、象山、上海影视管委会、湖北影视基地联盟等多家单位齐聚,宣布成立中国影视基地联盟,为提升中国影视拍摄而尽一份力量。 联盟的成立,既是为中国影视产业提供支撑服务,也是为了引进海外项目来到中国进行合作拍摄,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世界电影看向中国。
文/派翠克图/杨楠视频/任杰
▼ 精彩推荐 ▼
点在看,把我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