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数:289
发文数:26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李安导演的新片《双子杀手》,我想说——“这是一份长达两个小时的120帧电影技术演示PPT”。
上映第一天,上海影城二楼的东方巨幕“CINITY”厅座无虚席、人头攒动——花费500万、经过专业技术改造的影厅兼备了“巨幕”“4K”“3D”“120帧”所有这些华丽的功能,确实能让花了200元高价买票观影的人满怀期待与兴奋。
当贴片广告放完,电影屏幕开始进入那种亮得炫目的120帧模式——3D眼镜不再会让屏幕变得暗淡,观众们甚至只有迅速戴上3D眼镜才能避免屏幕的强光刺激到眼睛——巨大的场内几撮小团体甚至提前发出了欢呼和掌声。
当然,广义上讲,这部电影并不能给观众带来如此奇幻的体验。无论是200元票价挡路,还是CINITY技术无法辐射大多数普通影厅的原因,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看到的依然只是普通效果的一部好莱坞动作剧情片。于是,最后收到的效果和几个月前的美国市场一样——反响平平。
不黑不吹,这部电影的在故事水准约等于《战狼2》水平——好莱坞二流——不会让你昏昏欲睡或者坐立不安,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也绝对做不到让你赞美或者是反复回味。
如果说《战狼2》胜在戳准国人兴奋点的众多元素,那么《双子杀手》就败在那一堆毫无亮点的老套元素的堆砌——武力值魅力值人品值和智力都点满的男主、能打的美女伴侣、胖子+亚裔+毫无性吸引力+插科打诨+炮灰属性的工具人男主好基友、一脸犹太人长相科学狂人手眼通天的反派大BOSS、浑身散发着希拉里克林顿气息的幕后黑手政府女官员、枪战+追车+肉搏的好莱坞动作三板斧、反派最后一定要深情演讲……克隆人、佣兵、中东战争、良心发现、家庭亲情……
个人认为唯二值得拿出来说一说的亮点:一是这个女主能力很强完全不添乱,还因为导演是李安的原因非常符合中国审美;二是反派对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男主最后那一丝难以言说的gaygay的暗恋感觉。
即使如此,正如开篇所说,我认为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全方位的“技术演示”算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这不是一部无脑敷衍的电影,在电影镜头运用和灯光美术上处处彰显了李安利用这部电影来安利推广120帧技术的雄心和匠心。
无论是电影开头静态狙击的场景,威尔史密斯的手部皮肤连毛孔都在荧幕上清晰可见,人物的动态和景物真实到让观众有些恍惚、坠入深海时层次丰富的水波、导演别具匠心设计的色彩鲜艳跳脱的南美小镇两个黑衣人穿插着追逐长镜头和刺激动作场面的一大段动作戏、还是最后各种重型枪械武器隔着屏幕扑面而来的扫射、爆炸、燃烧,这些在以往好莱坞大片中有些被看腻的元素在120帧明艳亮丽、细致真实的表现下发挥出新的震撼力。
我甚至是怀疑李安故意在用这些老套的东西,只为了说明“嘿,看咱这技术,即使这么老掉牙的东西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也这么让人震撼不是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啦,各位大导演、各位院线老板,麻溜儿上呀!不要犹豫!不要怕花钱!买它买它买它!”
可惜李大导演的这番苦心并没有受到认同和重视。毕竟自从电影发展为“第七艺术”,它的技术属性永远是让位于艺术属性和工业属性的。观众更加在意的是,你能否在现有的技术模式下讲最吸引人的故事、如何最大程度地触动他们,而根本不会单纯为了“体验一种奇妙的新感觉”而为一个苍白无趣的故事买单——更何况是120帧《双子杀手》这种比普通价格贵了四倍的单。
相反,其实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上,新技术的产生和尝试往往最先被观众视为“鸡肋”,而被业界视为“艺术的反动”。当有声电影的出现取代默片时,当彩色胶片出现代替黑白电影时、当数码技术出现代替胶片时,批评声都不绝于耳,总结下来无不是“破坏了电影的艺术性,让电影语言变得庸俗和丑陋”。但即使如此,这些技术一旦出现依然是摧枯拉朽,迅速成为了主流并且把上一代的“艺术性强”的电影形式扫进了档案馆。
究其原因,是电影区别于以往一切艺术形式,是真正的工业品——创造昂贵、复制廉价、多部门集成、需要被大众大规模消费才能支撑起成本。所以,电影从诞生之初一直到现在,一直在和“竞品”进行生死赛跑,每一种电影新技术的出现都只有一个目的——把尽可能多的观众拉进电影院,并且让他们相信只有花钱买票看电影你才能得到这样的享受。
同样,每一种新技术上线的时候也同时拨响了自己的“死亡倒计时”,时钟滴滴答答地在耳边提醒,其他的技术正在争分夺秒地复制所谓的“影院体验”,把观众口袋里的钱夺走。
于是,电影技术便在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竞争中步步升级:立体声——高清——3D——IMAX。
如今,拥有“超大屏幕立体声3D蓝光”效果的家庭投影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李安赔本赚吆喝的CINITY技术就成为了电影的下一个法宝,李安希望的是它能够像当年阿凡达的3D效果那样,给业界带来脱胎换骨的革命,从而再一次把因以Netflix等流媒体网站和投屏技术的兴盛不断流失的观众拉回电影院。
这一刻的李安,有点孤独、有点悲壮、又充满着一种英雄式的使命感,颇有点“好莱坞堂吉诃德”的范儿。
李安,是一个值得我们欣赏和敬佩的伟大导演。他生长于中国台湾,对于中国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熏陶和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同时他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受的是正统的美国精英电影教育,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导演。
他既可以拍出《卧虎藏龙》《喜宴》《色戒》这样让人回味悠长、在华语圈影响深远的华语电影、也可以拍出《绿巨人》《冰风暴》《理智与情感》这样的地道美国电影,也可以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在西方电影中把东方文化的寓意和玄妙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安在自己的成名作中跑了一个龙套)在华语导演中,他也许不是最有才的那个,但他一定是把电影做得最专业、最纯熟的那个,在这一点上,国内的这一篇“第七代”和香港的“黄金一代”和李安有着明显的差距。
但是,作为名导演的李安,他的职业归宿依然是在美国、在好莱坞,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这一次他作为旗手,实际上是在默默地为好莱坞“寻医问药”,试图为好莱坞逐渐显现却有点“讳疾忌医”的焦虑症找到一个疏解的出口——至少在技术上。
这个“焦虑”的源头其实很好找,前面说到,被李安寄予厚望的《双子杀手》论故事情节充其量只能算是好莱坞动作片的二流水准?——但是,“好莱坞一流”在哪里?
其实是没有的。
整个好莱坞在电影创作上的乏力持续投射在“王小二过年”一般的奥斯卡奖上:90年代初那种一年几部影视留名的神作为了争夺奖项杀得刀刀见血的场景早已远去,留下的是很多奖项的候选报不满、一些奖项甚至由于作品太无竞争力而选择空缺——这可是全球电影最受瞩目的“王者”类奖项评选啊!
以往是观众在奥斯卡颁奖前早就对参赛电影了如指掌,心中怀揣着自己看好的电影等待奖项揭晓,而如今,大多数人只是冲着“奥斯卡”而非电影去看星光云集的颁奖礼,然后等到一堆之前没有看过的电影拿到了各种奖项之后,拿着奥斯卡给你提供的这份“片单”像完成一项任务似的去拉片,几部这样的影片顶着小金人的光环来到全球放映最终也是反响平平。
当整个美国电影圈创作力的枯竭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的时候,“政治正确”成为了暂时的“遮羞布”。从去年的ME TOO运动到今年的NBA事件,美国全球最为发达、曾经代表着全球化的文体产业逐渐被政治所侵蚀。
“政治正确”的本质依然是“政治”,虽然它往往隐去了真身,打着“道德”“正义”的神圣光环让观众和簇拥者心潮澎湃,进而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优越感,为了维持这种优越感从而去追求更加纯粹和极端的“政治正确”。但是,在艺术领域的政治正确一旦走向绝对,对于艺术本身的桎梏和伤害是无法避免的,从《黑豹》、《水形物语》到《绿皮书》以及奥斯卡之外数不清的二线影片和小剧本……都不难看出这种倾向。
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什么样的人是龙套、什么样的人是炮灰、谁会生、谁会死、电影歌颂什么、批判什么,甚至是情节会如何发展都可以凭借“政治正确”的一套标准和模板给轻易猜想出来,说白了,这和我们这里曾经流行但后来因为引进了“西方文艺”而被摈弃的“典型人物三突出”和“上纲上线”是一个套路,只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被他们当成一个宝贝又重新拾起来了。
而另一方面,在这样一个时代,好莱坞同时也在逐渐丧失在全球电影市场的绝对统治力和“旗帜”的作用。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这口锅不能全部让“政治正确”来背,只能说是时代的潮流使然。
除了风头正盛、黄金万两的中国电影市场,整个亚太地区,包括韩国、印度、俄罗斯的电影市场都冲劲十足,在电影的创作方面,原本就颇具基础和本土追求的中日韩三国加上印度,以及近年来表现亮眼的泰国和越南也在用作品都在迸发出创作的活力。
科技的进步让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制作成本持续降低、专业人员不断下沉、而互联网社群的发展让人们的口味走向“分众”“本土”和“多元”,一个故事打遍天下,掀起的全球浪潮的时代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面对创作枯竭、影响力下降的窘境,好莱坞推出的这个“廖化”就是漫威系列的超级英雄电影。
虽然现在说出来可能会被漫威粉丝打,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些脱胎于comic books(漫画小人书)的超级英雄故事已经有好几十年了,为什么到了最近十年才被频繁拍成电影,进而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代表好莱坞大片的“中流砥柱”,是有原因的。
时间往回倒个二、三十年,那时候的好莱坞,名导云集、创作力旺盛,更兼自信豪迈、博览众长,代表着技术巅峰的科幻、动作大片想要展现的往往也是有深度有落脚点的故事,漫威题材放在那个时代,是很难拿到顶级的投资、演员资源和宣发关注度的。
同样“英雄宇宙”、“超级英雄情节”和“童年中二回忆”这些漫威的主打法宝,也都是在掩盖故事原创力弱、影响力弱的现实。
“补救”也好,“挽尊”也罢,但至少漫威系列是帮助好莱坞维持住了应有的繁华,最新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世界除了“奇葩”的中日韩三国,票房冠军都被《复仇者联盟》的终结篇所占领。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即使遭到了大众的侧目和不解,以及《教父》导演科波拉这样的资深导演的强烈反对,好莱坞也一定要把《复仇者联盟》抬进学院奖(奥斯卡)的殿堂——毕竟特朗普都拿汉堡外卖当国宴了不是么——廖化当年在赵云面前只是小弟,但是后来在蜀国得到的重视和待遇却有可能超过赵云,不是因为他变得更牛了,只是因为他做先锋的时代,五虎上将都已经死了,而蜀国却必须依仗他。
但是,从前段时间的《上气》风波和针对《花木兰》的谣言可以窥见,即使是这么一个硕果仅存的“先锋”,“超级英雄”们的爸爸迪士尼也有放任去搅“政治正确”的浑水的趋势和意愿。
(好莱坞热情拥抱一切政治正确,但唯独要和中国的政治正确反着来)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李安导演这辈子没有能混到做“丞相”的命,但却颇有点当年姜维的情怀——至少我觉得他用120帧技术为好莱坞大片找到的这条出路是可以实现且在短期内很难背中国以及中国以下的所有电影生产国望其项背的。只可惜李安的努力和他几十年来在美国影坛的地位一样,有些“一头热”。(李安一个正统的美国导演,成名作拿的是台湾当局的投资,第一次拿到奥斯卡也是凭借华语片)
不知道他的这份苦心能否力挽狂澜,拯救背后那滴答作响的倒计时小钟。
往期精彩回顾
公众号暂时无法开通留言功能,请戳原文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