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贫论穷
阅读量:3865166
2019-10-28
现代汉语中往往把贫穷混为一谈,在我们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人们一边吹捧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边却摈弃了字斟句酌了几千年的佳酿。近日的偷渡客事件让我迫切地想谈谈贫与穷的差异以及我们可能有所误会的谚语。
一般来讲,贫在古汉语中作物资匮乏来讲,而穷则更多地作为仕途坎坷,处境困顿的意思。这样一来就梳理了我小时候的不少关于谚语的逻辑困惑,比如“人穷志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穷单单作为贫的意思来讲,人穷志短就该是物资匮乏的人没什么远大抱负,然而在逻辑上不就类似于乞丐之所以流落大街,只因沿街乞讨为心之所向。这样一来,明太祖就不该拥有天下了,鲤鱼也别跃龙门了,金庸笔下的丐帮得解散了。解决温饱问题不就是乞丐们的短小志向,也许你会如此提及,正如我们所受到的教育那样。那么问题来了,能解决温饱问题是否是“短志”呢?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顺理成章地不就成了大家所谓的“短志”了吗?
暂且不做延伸,如果穷作为处境困顿,看不到希望来讲,逻辑上就更能解释得通了。一个人如果处于窘境,他就很有可能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断地缩小自己曾经宏伟的梦想蓝图。当然如果这个人比较乐观,我们还有个说法叫做穷则思变。这是另一个我小时候被家长教育说成农村孩子们因为家境贫寒,然后通过一系列不明就里的努力早当了家,于是生活有了翻天覆地之改变的故事。无论从语义还是逻辑上对教育年轻一代产生了“哈姆雷特”式的影响。作为并不广泛了解农村现状的家长们,利用了信息不对称以及家长制的威权来教育年轻一代,然后年轻一代们不假思索地将这些“典故“薪火相传,最终成功地营造出知识青年们就该“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们再教育的氛围。
穷则思变的穷也该是郁郁不得志,看不到希望,所以才想有所变化,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因此那些选择背井离乡的偷渡客们当是穷则思变,可能通过东拼西凑,也可能贩卖了家底,最终,踏上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高风险之旅。谁不想过更体面舒适的生活?因为生活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也许没心情读;远方,月朦胧,燃尽生命去赌。
同理,“穷则独善其身”也当解释为郁郁不得志的人得管好自己,实现了鸿鹄之志的人应当心怀天下,造福社会。也许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并不在意咬文嚼字,流觞曲水推杯换盏的也不是诗词歌赋,可我还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留下一点启迪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