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四、侨批文化,血浓于水

四、侨批文化,血浓于水

阅读量:3878958 2019-10-28


侨批文化,血浓于水
“侨批”的由来
“侨批”俗称“番批”“银信”,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闽南话把书信叫“批”,闽南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据史料记载,侨批大规模盛行于19世纪中叶,终止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历时150多年。
闽南籍华侨大多出身贫苦家庭,迫于生计,家中青壮年漂流海外谋生,留在家乡的多为老弱妇幼。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几乎完全依靠海外亲人。闽南籍华侨在海外刻苦耐劳、奋斗拼搏、朴实守信、克勤克俭,并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寄回家乡,力尽赡养父母妻儿及家(族)人的义务。华侨在海外,大多数是社会底层劳动者。除了极少数“发家致富”者能够回乡“光宗耀祖”外,绝大多数海外华侨,一辈子也无法再踏上家乡的土地。“侨批”就成为他们“乡愁”的唯一寄托。“批一封,银二元”,早年流传闽南民间的歌谣,唱出了海外华侨“乡愁”的辛酸。
l9世纪中叶以前,我国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最初到达南洋的华工,只能托熟人或同乡把银信捎带回家,由此产生了专门负责传递银信的水客。水客解送侨汇一般收取10%左右的手续费。当时闽南几县水客人数竟达1000多人。水客把性命交由无常的风浪,往返于中国与南洋,将华侨辛苦赚来的钱和倾吐感情的家信送达千家万户,同时又把家里的回信带去南洋,慰藉华侨孤寂的心灵。“侨批”因此成了华侨和侨眷的生命线,成为无数闽南华侨华人魂牵梦绕的乡愁记忆和文化符号。
闽南“侨批馆”
近代,受西方邮政及银行汇兑业的启迪,一些华侨开始创办专营海外华侨与内地亲人通讯及汇款业务的机构——“批郊”,也称“侨批馆”“信局”。
1871年,泉州人郑灶伯、郑贞伯两兄弟在家乡晋江安海创办了“郑顺荣批馆”,主营国内信件,兼收海外代转银信,开闽南侨批业的先河,被认为是闽南地区最早的侨批馆,1898年,泉州王世碑在鲤城区浮桥街道王宫家中开设王顺兴信局,逐渐成为泉州地区规模最大的侨批局。此后,泉州地区先后开办了数十家侨批局。到1946年,泉州“计有源兴、同兴、南侨、建南等20家头二盘信局,其分号及联号达683家,其中属国内的238家,属国外的445家”。   
不同时期东南亚华侨寄到
闽南地区影响最大的侨批馆,是旅菲华侨郭有品于1880年在家乡漳州府龙溪县创办的“天一批郊”,后登记注册为“郭有品天一信局”。它主要经营吕宋与闽南之间的华侨银信汇寄业务,总局设在龙海流传村,外设厦门、安海、马尼拉、宿务、怡朗、三宝彦等32家分局,基本上辐射涵盖了我国东南沿海和整个东南亚国家。鼎盛时,天一信局的年侨汇总额达千万元大银,占闽南一带侨汇的三分之二。天一信局从1880年创办到1928年停业,总共48年。是中国邮政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2006年,天一总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角美镇流传村的天一总局旧址             
厦门是闽南近代开放口岸和金融中心。1878年汇丰银行在厦门开设分行,为国内侨批银信业务提供了条件。19世纪90年代前后,厦门出现以经营银信业务为主的批馆“如鸿信局”,之后,新顺和、晋利、连春、三春、捷顺安等信局相继出现。作为华侨出入口岸和国际邮递口岸,闽南各地侨汇承转局均设在厦门。1936年,在厦门登记营业的头二盘承转局达84家; 1948年,达到117家。新中国成立后,闽南各地的侨批局相继改造为集体所有制企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侨批业统一归口银行,民营侨批业也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作为承载着亲情、乡情、国情的珍贵文献遗产,侨批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作用。
 

不同时期东南亚华侨寄到厦门的侨批
“侨批”与家国情怀
闽南侨批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侨批中有款必有信,华侨在汇款的同时都会附有家信。批信生动记载了华侨在侨居地的生存发展状况、华侨社会面临的机遇与困境以及侨乡社会经济、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它与其他史料相印证,成为研究华侨华人史、侨乡史、家庭史乃至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民间档案”。
一张张泛黄的侨批中,埋藏着一个个隽永的故事。其中,有华人初到海外谋生的艰难。1898年,新加坡华侨李种德寄福建永春家乡的侨批中写到:“祖母、母亲二老大人下:儿现时在吡叻坡顺茂行中,微躯粗安,不须介意。况此际暂‘新客’,百凡生疏,未得微利,先借英良二贰元寄邱铜夏带回……”有父亲对儿女的谆谆教诲。1948年,一位身处印尼的父亲写下:“刻下正是汝兄弟用功求学之时,古人说‘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望汝专心求进,毋负余之所望,是祷。”有游子诉说对祖国的思念。在纽约的老华侨边守晨写到:“我待它(老手表)如宝贝一样珍藏,它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亲人对我的想念,也让我带着希冀的心去回望属于我们的过往岁月,尽管,岁月早已远去。”……一封封侨批,浸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和亲人的一片深情,昭示着他们对家乡、骨肉的责任感。侨批反映出来的海外侨胞“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笃诚守信”的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拓展,因此,侨批被视为华侨历史文化的"敦煌文书",值得我们去作进一步重的视和深入地研究。
闽南侨批还详实的记录了华侨支持和投身国内革命,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而奉献的精神。福建南安籍菲侨林书晏,早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前后,多次与国内同盟会员黄开物书信联系。信中多谈及闽南厦漳泉一带革命局势,并且几乎都提到了捐钱寄物等事宜,“如款项缺乏,可秘函电,布告各南洋资助,或致函来垊各界劝捐”、“前之筹款已寄万元,汇交叶君清池矣。此后当再力捐”。
 

1911年林书晏寄给黄开物的侨批
1939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难时期。华侨女教师白雪娇(祖籍安溪龙门镇)加入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瞒着父母报了名,临行前才给父母留下告别信,轰动一时。她写道:“亲爱的双亲,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安危莫卜,是不免凄怆心酸。但是,以有用之躯,以有用之时间,消耗于安逸与无谓中,才更是令人哀惜不置的。因为生活就是斗争……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是不曾辜负了。”
     
  华侨女教师白雪娇            抗战报刊介绍白雪娇家书
“侨批”的文化价值
闽南地区“侨批”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近代出国闽南华侨及在家乡的侨眷多出身普通农民或手工业者家庭,大多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识字者很少。他们的“侨批”大多是通过口述,委托专职或兼职写信人书写成文。书写者大都是受过私塾教育和科举考试的旧文人。“侨批”的主要内容是记述华侨及侨眷的生产生活情况,甚至是生活中的琐事,是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体现了现实主义和人文精神。“侨批”信文以古文语式书写为主,同时也穿插一些日常生活白话文体。“侨批”书者为了配合顾客的口述,质朴、率真,不事雕饰。大部分侨批代笔者,注重信息流通性、实用性,往往流畅有余,古雅不足,体现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特点。这对于研究我国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历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侨批”书信中常出现闽南语方言词汇,包括一些南洋当地或殖民宗主国日常用的语言词汇,如“寄批”“读册”“好势”“所费”等,形成独特的地域性特色,这些对于研究闽南语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侨批”中也有不少思想性、文学性和书法艺术水平高超的作品,这些成为“侨批”中的“珍品”,受到收藏研究者的高度推崇。
闽南地区“侨批”包含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当时当地社会历史的真实情况。包括一些重大政治、军事事件的发生,社会经济制度和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发展状况,科技文化发展状况等。这些都是研究闽南历史、中国历史、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历史的重要史料。“侨批”是银、信合一的产物,是中国连接海外的民间主渠道,有“草根金融”之称,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世界记忆遗产。货币是侨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寄收批款的主要依据,侨批封上的货币信息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外国银洋、本国银元到国币、法币、金圆券,再到人民券(旧币)、港元、人民币等的变迁,见证了中国货币金融的历史演变。侨批帮助华侨实现了财富、情感和信息的跨国流通,作为早于中国现代银行产生的侨批业,更是我国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先行者,蕴含着货币、信用、国际汇兑等金融业沿革的历史,侨批业逐步建立的华人跨国金融体系,连同华资银行、中资银行融入全球化的金融网络之中,书写着“海上金融丝绸之路”的传奇。
 
【课外链接】“侨批”申遗
近年来,侨批保护硕果累累。闽南“侨批”主要收藏于泉州市档案馆、晋江市档案馆以及民间收藏家手中。据统计,泉州市档案馆现有实物“侨批”2592封左右、扫描件3.1万余件,晋江市档案馆也有近2500封“侨批”。2010年,闽南“侨批”入选国家档案局公布的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闽南侨批大全
2013年6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在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市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咨询委员会评审会议上对4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推荐的82项文献遗产进行了评审,并提名54件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批准,这54个新增项目最终列入名录。侨批档案能够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与其真实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见性和完整性等息息相关。
 
【活动·探究】
闽南籍华侨传承血脉,重视亲情,他们通过“侨批”与家乡亲人沟通信息,汇款、汇物赡养家乡亲人,逐渐形成独特的“侨批文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合作形式开展以下活动:
1.“侨批”反映真实的历史。请从你知道的某一封“侨批”提取一条(或多条)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事物,并简要说明。
2.厦、漳、泉各地很多博物馆都有“侨批”文物展示。请你就近参观一家博物馆,了解该馆“侨批”文物收藏和研究成果,并作简要介绍(或写出观后感等)。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从老家或亲友处,搜集闽南“侨批”原件或复印件,制作展板,举办一次班级或学校范围的“闽南侨批文化”展。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