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一书一世界(三)|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很累?

一书一世界(三)|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很累?

阅读量:3736565 2019-10-24


Reading a book everyday.
半年前,电视剧《都挺好》十分火热,苏大强成了网络上的一位大红人,各种表情包、各种经典台词都出现在人们的手机屏幕中,网友们对他的言谈举止又笑又气。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苏大强啥手段都用过,离家出走、跳河自尽、绝食抗议……虽然这是电视剧,但是生活中类似苏大强的人并不少见。他们在碰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所有疯狂或可笑的言行里,都有一句共同的潜台词:“你要是在乎我,你就得顺着我。”其实,这不是爱,而是赤裸裸的勒索——情感勒索。
今天,我想推荐的这本书叫《情感勒索》,它的作者苏珊·福沃德,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 。情感勒索这一概念,就是她首次提出的。

作者: [美] 苏珊·福沃德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译者: 杜玉蓉
出版年: 2018-10
内容简介:
     “如果你真的爱我,……”“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怎么能这样自私,……”当身边的人利用你的恐惧、责任感和愧疚心理操纵你的生活,你是否轻易掉入他们的情感陷阱,被左右摆布,进退两难?这些利用感情和利益关系勒索你的人,在你的生活中不断出现,他们是你的爱人、父母、上司或同事、你最亲近的朋友……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的行为及手段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诊断,以一个个戏剧性的真实故事给读者启迪和范例,并提供了一系列技巧和策略。
通过《情感勒索:助你成功应对人际关系中的软暴力(第8版)》,你将认识自身的处境。正视情感勒索的真相,诉诸行动。最终走出困境,建立崭新的,健全的人际关系。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如何定义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是人际关系中的软暴力,因此苏珊说,不用“勒索”这个词,不足以说明这种情况的严重。苏珊在书中说:“大部分情感勒索者的行为都建立在一种‘我想要什么,就得获得什么;什么时候要,你都得给我’的心态上。他们就像小孩一样,无法预料自己行为的后果,也压根不会考虑目标的妥协对他们本身又有什么影响。”这些“情感勒索者”能更深切击中我们内心的要害,因为他们了解我们十分珍惜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我们的弱点,更知道我们心底的秘密。无论他们有多爱我们,一旦无法达成他们的某种目的,他们就会利用这层亲密关系迫使我们让步。
现实生活中,情感勒索无处不在,如果我们不明白什么是情感勒索,将会非常容易屈服于他们!甚至还会以为自己面临的只是正常的情感要求。然而,情感勒索和情感要求不同的是,在遭到拒绝之后,勒索者会继续施压,直至对方屈服,他们会利用你的弱点,长期、持续地要你满足他们的要求。
学会说“不”!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为了自己的尊严,还是为了两个人的长远关系,被勒索者都应该勇敢地说“不”。赢得情感勒索这场游戏的唯一方法,就是不玩它。那种“为了爱能牺牲自我”、“为了爱我不忍心拒绝”的想法,都是自我欺骗和自我催眠。被勒索的人需要放下对勒索者无畏的期待,明确的告诉他——“我再也不会忍受”、“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之间有条界限”。而勒索者也只有在发现自己控制不了别人的时候,他们的安全感会垮塌,之后会恐慌,最后会改变自己。苏珊说过:“《情感勒索》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它能减少勒索者强加于你的罪恶感。”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无论是被勒索者还是勒索者,都有一个本质的核,那就是不能做自己。”因为没有自己,所以边界分不清,所以任由侵略。
每个人都有拥有自己独立人格的权利,如果你在生活中饱受情感勒索的折磨,《情感勒索》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科学、理性地终止亲近的人对你的伤害。如果你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过着自主、充满力量感的生活,《情感勒索》这本书也能给你打一剂预防针,帮助你避免将来陷入情感勒索的迷雾。
 Happy Everyday 
相关阅读
 Happy Everyday
01
作者: [美] 克雷格·巴克/苏珊·福沃德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译者: 许效礼
出版年: 2003-7-1
内容简介:
在这部出色的心理学著作中,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大量真实的个案材料分析了各类中毒父母的所作所为,探究了他们如何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他们成年后的生活。弥足珍贵的是,她传授了具体的行为技巧,使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过去与父母那令人沮丧的关系模式中解脱出来,发现一个充满自信、力量和情感独立的新世界,得到最终的自由和幸福。
本书不是反思子女教育,而是指出如何祛除中毒父母不良影响的心理疗伤力作。书中列举实际诊疗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原因,指出对策,说明效果。治愈中毒父母给我们的伤害。“教人扭转生活状态”。
作为子女,你可以诊断出自己是否已被“中毒的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生;
作为父母,你可以及时发觉自己是否已经“中毒”,及时改正,防止给子女造成严重的伤害。
02
作者: [丹麦] 克里希那南达&阿曼娜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译者: 方志华等
出版年: 2011-8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身心灵性的读本,童年的经验、身心的完整经历的循环影响一直是分析与对话者关注的焦点。在这个领域,有一个非常灵动的词——内在小孩。生命经验是灵性的存在,是我们生活经验和内在心灵探索的合一。这句话有点像是转化内在的恐惧心识为生活智慧的意思,而本书的整体宗旨正是如此。无论是用爱作为能量(energy)还是地水风火、空性来作为疗愈的方式,最终都是为了改善我们的身心境遇,回归生命的喜悦。
    当我们年幼时,因为我们的心灵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和安慰,使得我们的内在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等到我们成年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被这个内在小孩接管,沉浸于痛苦中,做出不负责的行为,造成我们在关系中的挣扎和受苦。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伤害的,但是身为成年人,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度,就像安抚、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疗愈我们的内在小孩。书中讲述了如何疗愈我们的内在小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希望。
03
作者: [台湾] 张德芬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
故事从“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
若菱,自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在一个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 你会不会担心和若菱一样,让身体的疲惫失控于华丽的业绩之中?你是否也想遇见在你心中的智慧老者,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纱,遇见全新的自己?
我想,这本书大概可以给你想要的答案。

过于自我当然不好,但完全顺从于外部的想法也不可行,这就像那个简单明了但又不得不认同的“过犹不及”一词一样。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个舒适点,从而让自己过得不那么疲惫。
文字 | 余鑫怡
编辑 | 张程鹏
审校 | 周秉诚
责任编辑 | 杨春花
微信公众号:ndkytsg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